高温回转管式炉在负极材料碱活化与CO₂活化中的应用
高温回转管式炉在负极材料碱活化与CO₂活化中的应用
一、碱活化(KOH/NaOH活化)
工艺参数:
-
温度:700~900℃(回转管式炉,N₂或Ar保护)。
-
碱碳比:KOH:碳 = 2:1~4:1(质量比),需预混合或喷雾浸渍。
-
升温速率:5~10℃/min,保温1~3h,避免局部熔融(KOH熔点360℃)。
-
尾气处理:需配置碱洗塔中和腐蚀性KOH蒸气。
-
典型应用:
-
生物质基硬碳(椰壳、淀粉)活化后比表面积从~50 m²/g增至1500~2000 m²/g,首次库伦效率≥80%(通过后续高温退火修复表面缺陷)。
-
人造石墨二次活化,引入介孔(2~5 nm)缩短Li⁺扩散路径,实现5C快充容量保持率>90%。
-
二、CO₂活化(物理活化)
工艺参数:
-
温度:800~1100℃(回转管式炉,CO₂或CO₂/N₂混合气)。
-
CO₂浓度:30~100%,流速0.5~2 L/min(需根据炉管体积调整停留时间)。
-
活化时间:30min~2h,通过失重率(5~20%)在线监控终止点。
-
协同工艺:可先CO₂活化造孔,再CVD包覆(如甲烷900℃沉积碳层),封闭部分微孔以减少首次不可逆容量。
典型应用: -
天然石墨球形颗粒CO₂活化后,微孔体积增加0.3 cm³/g,0.1C可逆容量提升至365 mAh/g(接近理论值372 mAh/g),且1C循环500次容量保持率>95%。
三、回转炉工艺优化要点
-
防粘壁:碱活化时,炉管内壁需喷涂SiC涂层或定期刮料,避免KOH熔融后粘附。
-
气氛闭环:CO₂活化后,尾气中CO浓度可达20~30%,需配置燃烧器将CO转化为CO₂回收,降低碳排放。
-
连续化设计:回转管式炉可串联“活化→冷却→酸洗(除K₂CO₃)→干燥”模块,实现生物质到硬碳的一体化制备(如稻壳碳产率从35%提升至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