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回转炉在CVD制备硅碳负极应用
回转炉在CVD制备硅碳负极应用
一、整体工艺框架
以多孔碳为“缓冲骨架”,回转炉提供动态均匀高温惰性场,CVD分步完成纳米硅沉积与碳包覆,最终形成
碳骨架-纳米硅-导电碳壳”三相结构,实现高容量(Si)+高稳定(C)协同。
二、分环节(技术-控制-设备三线对照)
环节 | 技术目的 | 关键控制参数 | 设备/动作作用 |
---|---|---|---|
1. 碳基体预处理 | 造孔+净化+活化 |
①粒径5–20 µm ②刻蚀孔径5–50 nm ③O、N、S杂质≤100 ppm |
酸/碱洗槽+管式炉(低温焙烧) |
2. 装料&气氛置换 | 绝氧环境 |
①固含量30–50 %炉容 ②氧含量≤10 ppm ③微正压0.01–0.02 MPa |
真空泵+99.999 % N₂/Ar+氧探头 |
3. 升温预热 | 均热防裂 |
①升温速率5–10 ℃ min⁻¹ ②300–400 ℃保温10–20 min ③转速5–15 rpm+倾角1–3° |
回转炉电热+滚动机构 |
4. CVD-Si沉积 | 纳米硅均匀嵌入 |
①400–500 ℃ ②SiH₄:N₂=1:10–20 ③流量3–8 L min⁻¹ ④时间30–60 min(Si 5–15 %wt) |
持续旋转+尾气燃烧+吸附回收 |
5. CVD-C包覆 | 导电壳+膨胀抑制 |
①650–750 ℃ ②C₂H₂:N₂=1:5–10 ③流量5–10 L min⁻¹ ④壳厚5–20 nm |
同炉升温5 ℃ min⁻¹+ H₂监测 |
6. 控速冷却 | 防热裂+防氧化 |
①750→300 ℃≤5 ℃ min⁻¹自然冷 ②300→50 ℃水冷套加速 ③全程N₂保护 |
水冷夹套+炉体倾角出料 |
7. 后处理 | 粒径&纯度&性能 |
①气流粉碎至8–15 µm ②Span≤1.2 ③120 ℃真空干燥2 h ④磁选+ICP-MS+BET+半电池 |
气流磨+振动筛+磁选机+干燥箱 |
三、关键工艺窗口(红线提醒)
-
Si沉积温度窗口极窄:<400 ℃分解不足,>500 ℃颗粒>100 nm→循环衰减加速。
-
碳壳厚度“黄金5–20 nm”:过薄(<5 nm)无法束缚Si,过厚(>20 nm)克容量下降>10 %。
-
氧含量>10 ppm → 表面SiO₂绝缘层→首效<80 %。
-
升温>10 ℃ min⁻¹ → 碳基体微裂纹→后续涂布掉粉。
四、设备-工艺耦合要点
-
回转炉=“动态流化床+CVD反应器”:
转速10–15 rpm既保证颗粒混合,又避免剧烈磨损产生细粉(<3 µm颗粒<5 %)。 -
尾气系统需双通路:
SiH₄段→燃烧塔+吸附塔;C₂H₂段→冷凝焦油+燃烧塔,防止管道堵塞。 -
在线监测:
氧探头+红外H₂分析仪+质量流量计(MFC)闭环控制,确保沉积重复性CV<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