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熔融鼓泡器
玻璃鼓泡器(Bubbler)是玻璃熔窑中一种关键的熔制辅助设备,它通过向高温玻璃液中注入气体,形成自下而上运动的气泡,从而改善玻璃液的熔化、澄清和均化过程。下面从结构、工作原理、作用、安装维护等角度,为你系统梳理玻璃鼓泡器的核心要点。
一、玻璃鼓泡器的结构与组成
组成部分 | 功能与特点 |
---|---|
鼓泡管 | 插入窑炉底部,直接向玻璃液中输送气体;多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不锈钢或铬镍铁合金制成。 |
供气系统 | 包括气源(压缩空气、氮气或氧气)、过滤装置、调压阀、流量计,确保气体洁净、压力稳定。 |
冷却系统 |
水冷套管结构,防止鼓泡管在高温下烧蚀,延长使用寿命;冷却水套可调节鼓泡管插入深度
|
控制系统 |
PLC或计算机控制,调节鼓泡频率、压力、流量,实现精准控制
|
玻璃鼓泡器进气管
玻璃鼓泡器进气管(即插入玻璃液、直接受熔融玻璃冲刷的部分)必须同时满足
① ≥1500 ℃长期耐高温、②耐玻璃液(碱性、SiO?熔体)化学侵蚀、③不引入金属杂质污染玻璃。目前工业上成熟应用、且符合这三条要求的材质只有三类:
致密锆英石陶瓷管(ZrO?-SiO?系)
成分:ZrO?≥65 %、SiO?≤33 %,显气孔率≤1.5 %,体积密度≥4.3 g/cm3。
耐温:可在1550 ℃以下连续工作;对钠钙、铝硅、硼硅玻璃均表现优异的抗侵蚀性,不污染玻璃。
铂-铑合金管(Pt-Rh 10 %~20 %)
耐温:可在1650 ℃长期使用;对玻璃完全惰性,是光学玻璃、TFT无碱硼硅玻璃等高纯度场合的首选。
缺点:成本极高(每支数万元),且易被Fe、Ni、Cu等杂质“中毒”脆化,含Fe或Co的着色玻璃禁用。
氧化铝-氧化锆复合陶瓷或AZS电熔锆刚玉管
抗侵蚀性略低于致密锆英石,但价格更低,多用于侵蚀条件相对温和的日用玻璃窑或作为短寿命备件
选型建议
普通钠钙玻璃、光伏压延、浮法线:优先采用致密锆英石陶瓷管。
高纯度硼硅、光学玻璃:采用Pt-Rh合金管,并做好防金属污染工艺隔离。
若预算受限且玻璃品质要求中等,可考虑外衬AZS砖、内插氧化铝陶瓷的复合结构,但需缩短检修周期。
二、工作原理(动态过程)
-
气体注入:干燥、净化后的气体(常用氮气或空气)通过窑炉底部鼓泡管注入玻璃液中,形成初始气泡。
-
气泡上升:气泡在玻璃液中因浮力上升,体积逐渐膨胀,带动周围玻璃液形成强烈的机械环流
-
澄清与均化:
-
澄清:气泡上升过程中吸收玻璃液中的微小气泡,促进气体排出,减少成品微气泡缺陷
-
均化:气泡搅动玻璃液,打破温度分层和成分不均,提升玻璃质量。
-
-
节能与优化:通过改善玻璃液对流,提高热传导效率,降低熔窑能耗5%-10%
三、鼓泡器的作用总结
作用类型 | 具体效果 |
---|---|
澄清作用 |
吸收并排出玻璃液中的微小气泡,减少成品缺陷
|
均化作用 |
强化玻璃液对流,消除条纹、结石,提升成分均匀性
|
节能降耗 |
改善热传导效率,降低燃料消耗5%-10%,延长窑炉寿命
|
工艺优化 |
稳定泡界线,减少硅质浮渣,提升产量和成品率
|
四、安装与维护要点
项目 | 建议与注意事项 |
---|---|
安装位置 |
通常安装在玻璃窑炉热点区域(玻璃液自然上升流位置),横向单排或双排布置
|
鼓泡参数 |
单支流量:0.1-0.5 Nm³/h;压力:2-10 kg/cm²;气泡频率:60-90个/分钟
|
气体选择 |
普通玻璃:压缩空气或氮气;高溶解度玻璃:氧气
|
维护与疏通 |
定期清理鼓泡管,防止堵塞;部分系统支持热更换,减少停机损失
|
五、实际应用案例
-
颜色玻璃生产:鼓泡器显著改善颜色玻璃熔制过程中的温度均匀性和澄清效果
总结与展望
玻璃鼓泡器通过物理搅动与气体吸收的双重机制,有效提升了玻璃熔制过程的澄清效率、均化效果和能源利用率。随着玻璃工业对高品质、低能耗的需求不断提升,鼓泡器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如水冷式鼓泡器、智能控制系统、氧气鼓泡等新型技术逐步普及,未来还将向更高效、更智能、更耐用的方向发展
鼓泡技术
鼓泡技术是通过在玻璃熔窑池底砖安装鼓泡器,用压缩空气向高温玻璃液鼓入气体形成气泡,通过气泡上升强化热对流的生产工艺 。
该技术通过加剧玻璃液对流提高底层温度,可稳定液流、促进配合料熔化,同时降低窑内温度并减少能耗 。配合料区域池底鼓泡间距均略比上述间距大50~100mm的鼓泡管设置可分散料堆加速石英熔化。
鼓泡器由多孔气体管路和用于保护气体管路的冷却管路组成;冷却能使鼓泡器位于玻璃液深度方向的任意位置。水冷套外管直接由钻头通过水冷钻孔而成,与玻璃液接触部分的管壁四周无焊接,这样可使得各处导热性能良好,以保证水冷效果,还可避免从焊点处开裂漏水。
鼓泡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型玻璃熔窑,其通过鼓泡器向熔窑的玻璃液底层鼓入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洁净气体,该气体在高温玻璃液内膨胀形成气泡,并逐渐上升长大,较终到达玻璃液面破裂逸出。
气泡在上升和长大过程中,带动和强化了其周围的玻璃液流,同时还吸收其周围的一部分小气泡,因此鼓泡过程可提高玻璃的熔化效率、加强玻璃液澄清和均化。
另外,鼓泡过程中,还可将熔窑底部的低温玻璃液带到液面,促进其与火焰空间的热交换,从而提高热能利用率。
但是,鼓泡器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尤其是与玻璃接触部位,需要耐受1100℃以上高温,因此鼓泡器或采用特殊的耐高温材料,或采取专门的冷却装置。
下面以水冷式鼓泡器为例,通过其在某浮法池炉应用中的故障分析,为该类鼓泡器的制造、冷却水系统设计和日常使用维护提供借鉴。
1、鼓泡器在某浮法池炉的应用情况
某公司浮法玻璃熔窑,为横火焰蓄热式池炉,熔化部有6对小炉,熔化池全长40.7 m、宽12.2 m、池深1.4 m,其中熔化带面积为273.28平方,设计出料量为600 t/d,熔化率为2.2 t/(d·m2)。该池炉使用英国F.I.C公司鼓泡器。
2、鼓泡器结构
鼓泡器结构示意见图1。设计思路是在鼓泡气管外加装了水冷套管,以保护鼓泡气管。水冷套材料为碳钢,工作端直径为40 mm,管壁厚为4.25 mm。
??1.webp.jpg
水冷套外管直接由钻头通过水冷钻孔而成,与玻璃液接触部分的管壁四周无焊接,这样可使得各处导热性能良好,以保证水冷效果,还可避免从焊点处开裂漏水。
正常情况下,鼓泡器使用的冷却水是工业软化水,采用的是水泵和保安水塔相结合的供水方式,以提高供水的安全性;供水主管路还通过桥阀与消防水管路相连,紧急情况下,可短时间使用消防水进行冷却,以非常大可能减少断水情况的发生。
每根鼓泡器有相对单独的冷却水供排管道,在各自进出水管路上还安装有截止阀,以便于在鼓泡器更换时切断水路,而且每根鼓泡器的回水管路上还安装有热电阻,以对回水温度进行测量,并远传至中控室进行日常监控。
3、鼓泡器故障情况及对生产的影响
该窑炉鼓泡器于2011年9月25日投入使用,2012年5月21日初次出现故障。之后又有多根鼓泡器相继发生故障,至2012年9月11日共有11根鼓泡器故障,使用寿命都不到1 a,距1个炉龄(约为8 a)的设计要求相差非常大。
3.1鼓泡器故障前后的现象
对比这11根鼓泡器故障前后的各种现象,有以下2个共同特征。
(1)回水温度逐渐升高。
鼓泡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各回水温度均有所升高,但个别回水温度升高幅度非常大,逐步偏离一般情况。
当鼓泡器回水温度>50℃时,其发生故障的几率往往非常大,且回水温度越高越易发行故障,故可据此进行预警。
(2)泡径突然变大。
在高回水温度下运行的鼓泡器,一段时间后泡径会突然变大,为正常泡径的数倍,此时即可判断鼓泡器发生了故障,图2为工业电视中拍摄到鼓泡器故障时的画面。
检查卸下的鼓泡器,可发现其外壁上有被烧穿的孔洞,泡径变大即是漏出的冷却水被高温玻璃液加热汽化所致,这是鼓泡器烧穿的典型特征,且漏水越严重泡径越大。
3.2鼓泡器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鼓泡器故障对生产的影响可分为2个方面,一方面是泡径变大后对玻璃液的剧烈翻腾,有可能搅起窑炉底部的滞留层而导致析晶结石;另一方面是鼓泡器停用期间,原来其发挥的作用暂时中断,影响玻璃液的澄清和均化。
该窑炉鼓泡器初次烧穿后,由于经验不足,对其发现不及时,判断和处理不果断,致使较长时间(约1 h)鼓泡剧烈,将窑炉底部的大量滞留层翻腾起来,导致了长时间的析晶结石高发,结石日数量由正常时的60枚左右激增至数千枚,图3为结石统计曲线。
有了此次教训,之后的鼓泡器故障发现都比较及时,并立即关闭其冷却水,然后将其抽出至安全位,在鼓泡器停用期间,升高池炉后部温度,以加强玻璃液澄清,没再出现结石高发,但对应于故障时段,内气泡有所增多。
4、鼓泡器故障原因分析
鼓泡器所处的玻璃液温度为1100~1350℃,与玻璃液直接接触的鼓泡器外管材料为碳钢。
碳钢在高温下氧化比较快,在高温玻璃液中会很快被侵蚀,而且温度越高侵蚀速度越快。
采用冷却水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水的流动来对鼓泡器进行降温。
鼓泡器冷却用水为工业软化水,日常监测其硬度为0.4~0.6 mg·N/L,因此可初步排除结垢的可能。
在检查鼓泡器回水时曾发现冷却水中的悬浮物较多,沉淀后主要为泥沙等杂物。
鼓泡器的供水系统为半封闭式循环供水,工艺流程简图见图4。
??4.webp.jpg
尽管鼓泡器的回水为封闭式,但是熔窑和锡槽的其他用水设备的回水槽多为公开式集水槽,受周围环境影响,容易落入灰尘。
对冷却水供水系统进一步检查又发现,供水系统的冷却塔为开式冷却塔,而它们又紧临厂内道路和碎玻璃堆场,其操作平台上可见大量粉尘,因此冷却塔周围空气中的灰尘和飞扬的杂物会随着冷却气流进入塔内,然后随下降水流进入冷水池。
尽管在水池内一部分泥沙会沉淀,但仍会有大量悬浮泥沙进入抽水泵。
再有,冷却水的原来过滤方式为“旁滤式”,过滤器安装在与供水管道并联的管路上,将水过滤后再送入冷水池,因此它只能起到逐步净化池内水质的作用。
而一旦冷水池内的水被污染,水质较差的冷却水就会直接进入供水管道,而过滤器对该部分水中的污染物起不到阻挡作用。
含有大量悬浮物的冷却水进入鼓泡器后,一部分会逐渐在管道内沉积吸附,随着沉积物的增多,管内水的流速会降低,这样使得杂物更易沉积,形成恶性循环,较终导致管路的严重堵塞。
而由于熔窑和锡槽其他水冷却设备内腔非常大,水中悬浮物对它们的影响非常小。
5、对策措施及效果
5.1对策措施
经过上述讨论,已经明确了导致鼓泡器烧穿的根本原因,由于冷却水中悬浮物,造成冷却水管路的堵塞,因此对策的要点就是提高冷却水的洁净度,具体措施有4项。
(1)现场各回水集水槽加装槽盖,以避免灰尘的落入。
(2)冷却塔吸风口处加装两层过滤网,外层过滤精度为10目,内层为40目,并定期进行冲洗,以阻挡外界灰尘和杂物通过冷却塔进入集水池。
(3)冷却塔旁边的碎玻璃堆场加装喷淋水管,定期对碎玻璃湿润,以减少玻璃粉尘的飞扬,从源头上减少粉尘进入冷却塔。
(4)改进冷却水的净化措施,由原来的循环水旁滤,改造为全滤,即在各抽水泵出口加装高压反冲洗式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0μm,从根本上保证冷却水的洁净度。
5.2对策效果跟进
5.2.1水质改善情况
针对于冷却水中悬浮物的情况,增加了水的“浊度”指标测量。
浊度是指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中的悬浮物一般是泥土、
砂粒、微细的农业生产体系物和无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胶体物质等。
水的浊度不仅与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它们的大小、形状及折射系数等有关。
对策措施在实施时按难易程度分步进行,至2013年2月各项措施全部完成,水的浊度也相应地逐步下降。
严重时浊度14.2 NTU,靠前二项措施实施后,浊度10.1 NTU,第三项措施实施后浊度7.5 NTU,第四项措施实施后3.6 NTU,稳定情况后浊度3.3 NTU。2013年3
月初,现场检查各鼓泡器回水,发现水质清澈,肉眼已基本看不到悬浮物。
5.2.2鼓泡器的使用情况
随着供水系统改善措施的逐步实施,水质在逐步好转,同时回水流量一直保持在55~65 L/min,各鼓泡器的回水温度没有出现明显的偏离性升高。